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产品中心
400-123-4657
电话:400-123-465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实施“固基强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加大政府对茅山老区开发投入和扶贫工作力度,适时提高扶贫标准◆◆★,创新扶贫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实行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加快村庄河塘疏浚,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我市外向依存度不高,区域竞争压力明显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普遍性★◆★、偶发性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等★◆。对此,将予以重点关注,着力解决◆★★。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5%,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96.5%。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慈善救助活动广泛开展。建立市慈善总会,慈善基金规模达2.17亿元◆◆■◆。

  围绕◆◆★◆“创新溧阳”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普示范带动,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生态优势加快转变成创新优势。

  充分发挥政策对创新的激励导向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发展创投、股权基金等融资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供科技信息及技术中介◆◆■、培训等服务。更新创新理念、引导创新精神,培育创新人才。以一流的政策环境◆■■◆、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把溧阳建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企业洼地■◆◆。

  ——推进产业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方向,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扩张、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提升发展输变电设备、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走企业内涵式发展之路◆■■■◆★。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有机硅、多元醇、稀土深加工■★◆★、太阳能电池、工程机械★◆■◆、风电装备、特种车辆等项目。

  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动自主技术创新◆■,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合作攻关;鼓励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二五”期间■◆■★■◆,实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00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人文回归时代的来临将凸显溧阳的生态环境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度假休闲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热点,发展空间巨大。在长三角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是稀缺资源,并将成为未来区域竞争的重要优势。我市是整个苏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绿色环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优势将会不断凸现。

  围绕“品质溧阳”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面提升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五个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按照“中等城市规模◆◆★■◆■、中心城市功能◆◆、山水城市风格”的功能定位◆◆◆,从市域空间资源整合利用角度,大力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形成★◆“以溧阳中心城区为核心,宁杭城镇发展轴为主线,扬溧—溧广、常溧城镇发展轴为补充,市域生态空间开敞,农业空间动态平衡◆★■■■,旅游发展空间互动■★■■★◆”的空间格局。

  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引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生态市。

  以◆■★◆◆“合理开发、生态优先”为原则,全面提升开发理念,加强科学规划■■★■★,以★■★◆◆■“两湖两山★◆◆■★★”为重点,彰显生态特色,突出休闲度假主题★■★★,把我市建设成自然山水与田园风光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旅游观光与文化娱乐一体■★◆◆,国内外知名、长三角都市圈著名的旅游城市★■◆◆★◆。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

  ——鼓励企业做强◆■■。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和做大做强提供必要条件;大力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战略、资本经营等,实现做大做强、质量提升■■★;鼓励本地企业与央企和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合作、战略联盟,拓展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超1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每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至少10个。到2015年,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8家以上、50-10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达5家以上。

  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碳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提高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费比例,加快推进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余热发电等开发利用。同时■★◆,珍惜保护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强化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

  提升科技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平台,扩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天目湖科创园,到2015年建成个性化★◆、专业化■★★★■、社区化的孵化载体25万平方米;围绕输变电设备■★★◆★、光伏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招智引技力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捷通道◆■■★★,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的宏观发展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

  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服务业提速、产业集聚和企业主辅分离中政府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对关系全局、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在投融资政策★■★■★■、项目用地、建设保障、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制定并严格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布产业导向,引导投资方向,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业。同时■◆◆■,要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崛起,苏南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苏南地区是长三角核心区域★★◆。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整个苏南都进入了上海一小时都市圈■■★■,这将引发新一轮城市化高潮,推动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主动应对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创新发展路径,提升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对我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高端人才紧缺★★■■■★,创新发展能力不够强■◆。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性、应用性人才不足★◆◆◆■■,高层次创新、创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创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尚不明显■◆◆◆◆,这是影响我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

  园区开发态势良好。积极培育经济开发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两大载体和其他特色产业园,加快完善园区功能和管理机制,推动区镇联动,项目的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和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全面完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和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区域内中小流域治理,全面提高圩区防洪能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围绕“绿色溧阳”建设,实施绿色低碳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立农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清洁化◆★◆、资源使用减量化、废物处置资源化、生活消费节约化的绿色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构筑骨架■★■★、完善路网◆★■★■★、拓展新城、提升功能”的思路,继续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形成和优化通畅的纵横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完善街道、行人通行设施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围绕打通城区至东环路★◆、西环路以及与高铁车站、高速东西互通连接的各条主线和支路,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加大老城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力度,规划建设城区停车场。

  坚持“调高◆◆■◆◆、调优■■★◆、调轻”的方针,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化低碳产业模式。

  ——集聚工商用地空间。以★★“保护优先、保障发展、集约高效★■■★”为原则,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与交通干线网络■◆◆■,构筑以经济开发区■★★、天目湖科创园为核心★★◆,以宁杭(高速、高铁)■★■、104国道★■◆、241省道、扬溧、溧广高速等南北纵轴和常溧、239省道等东西横轴以及外环交通通道为辅轴的产业布局脉络,形成各镇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工业集中区◆◆■■◆。在集中区外,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调整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构建城市商贸、农副产品等市场流通网络◆★★★★。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产学研联合体和研发中心;大力培养和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设立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十二五”期间,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500■◆★■★、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00名★★,力争到2015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第二板块(各镇工业集中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镇工业集中区聚集产业的能力。重点发展新型工业■★■◆■,配套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五是居民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居民总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需稳固,缩小城乡差距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园林绿化◆■: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突出“便民◆★■★◆”要求和“亲水”特色■■★■◆★,积极营造天蓝、水净■★★、地绿、花香的绿色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中要重点利用好市区及周边的自然山体、水系★◆■◆■、林地■■、文物古迹等加以绿化★◆◆■■★、美化,加强绿地和公园建设管理,构建“青山城中坐,碧水穿城流”的城市景观格局。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管理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加快培育各类功能性社会组织,满足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巩固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足。到“十一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35★◆★★■◆.5%,落后于全省、常州市平均水平。工业结构偏重,钢铁、水泥、冶金等“两高一资”产业比重较大。2010年重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5%左右,其中钢铁水泥工业占45%以上。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强化安全保障。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强化对食品、餐饮卫生的检测和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加大稽查打假力度◆■■★,推进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中小企业、危险化学品、建筑、特种设备◆◆■◆★、燃气等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安全◆◆■★★。以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对象,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根据城乡一体化要求,继续推进户籍管理■■◆★、土地使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城乡配套改革和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加快全市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稳步推进天目湖镇强镇扩权试点工作,探索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基层政府新型管理架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言献策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工作,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民主建设★◆。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与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改革和行政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切实向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率型政府转变★◆★■。

  以建设■■★“实力溧阳★◆■■★”为目标,丰富■■“天目湖★★★■■”品牌的内涵,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现代农业的规模优势。

  ——加强人口管理工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继续改进和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人口和计生工作全省领先★◆。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适度控制机械人口增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优化投入。积极推进★■■“双百万亩”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万顷良田建设,加快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全面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搞好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公用设施日益完善。市区公园绿地全部免费开放,菜市场■■■◆■★、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区燃气普及率达98.2%。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建成10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40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防汛抗旱和城市防洪三大工程,累计投入4.3亿元◆■◆★,完成了4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汛抗旱能力明显提升★◆■。燕山公园建设全面启动,燕山河整治全面推进。

  ——始终坚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五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交通建设:以打造“公铁水运■◆★■◆★”齐头并进的“交通综合体”为目标★■,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感知协调、衔接通畅、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常溧、溧广、溧芜高速公路;改造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建成西环路、东环路,建设横涧至平桥至上兴的西南部地区通道和104国道沿上上线经上黄与宜兴接壤的北部地区通道★■■★■★,形成市域交通大外环。推进铁路建设■★,建成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溧阳段★■★◆★■、综合枢纽溧阳站、客运专线瓦屋山站及配套工程;加快航道整治提升,推进芜申运河溧阳段、丹金溧漕河溧阳段三级航道建设■◆◆★◆■;加快县乡道路桥梁建设改造;提升港口建设,建设城区千吨级港口★★◆。

  文明法治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显著,市民素质整体提升,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得到加强★■■■,荣获★■“江苏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创建实现“六连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荣获“江苏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

  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发展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高价值、低污染★■■★◆、低排放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智慧创造■★、宜居宜业的创新城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

  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形成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中期评估◆■■★◆★,若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市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市政府将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科教事业欣欣向荣◆◆◆■■。加快科技创新,“两站三中心■◆◆★★■”建设得到加强,拥有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3%■■★◆★。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新建市外国语学校,易地新建后六中学,改扩建第六中学,创办溧阳市培智学校,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到位■★★◆■。通过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获得“江苏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等称号。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分解落实,确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同时要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规划目标的落实。

  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大项目实施■◆★■■★。财政资金优先向农村、农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城乡公共建设★■◆◆、环境保护和整治等方面倾斜。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积极发展各类产业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利用外资数量有较大增长◆■◆■、结构和质量有明显突破;积极探索外资并购◆★■★■、境内外上市、创投、地区总部等外资利用新形式;鼓励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十二五■★”期间,每年至少要有1个超亿美元项目、3-5个超3000万美元项目成功落户。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幅在20%以上,累计超35亿美元。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市发展史上经受挑战和考验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市取得成就和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诸多重大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强化组织◆■■。积极鼓励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农村“三大合作◆■◆”■◆◆◆,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营销,在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溧阳名特优农产品直销店,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建筑安装优势突显■★★★★★。全市有建安资质企业126家,其中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21家。2010年建安施工产值、劳务收入分别达260亿元和80◆■.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9%和28%。正方园集团承建的项目荣获我市建筑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公益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发展★■★■◆◆、特殊教育优质健康发展,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十二五■★◆★◆”期间◆★■◆◆■,确保优质幼儿园率达7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8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以上,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率达100%,普高建有省级特色发展项目★■,职高建成省级示范性、生产性实训基地。

  城市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城市化进程滞后,城市的功能尚不完善,还不足以带动全市域的发展,城乡合理布局尚未形成,影响区域综合竞争优势的发挥。

  突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城镇体系,科学定位城镇规模,做到★■★◆“规划设计、建设开发◆★★◆、管理经营■◆■★■★、园林绿化■★■、环境整治、交通监管”六个全覆盖◆■。进一步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城镇建设向集约发展。从市域整体和功能要求确立各镇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向发展轴或优先发展区集聚★◆◆★◆,形成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新格局。认真做好强镇扩权试点及重点镇规划建设工作■★■★■◆,并进行政策性倾斜。

  我国经济进入全面转型时期,改革创新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动力◆■■★◆★。过去3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是“十二五”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出抓好财税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将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增强改革创新发展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对我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有效落实,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有效推进。完成市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和上兴镇卫生院住院楼等建设改造工程。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和“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先进县(市)■◆■■”称号。人口和计生工作依法科学管理◆★★■★、优质创新服务,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732亿元,年均增长2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60亿元的76◆★.3%。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新型建材等产业快速崛起■◆★◆,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优势产品★◆,累计新增规模企业230家。申特钢铁、上上电缆■■★★、华朋集团■◆★★、金峰水泥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8.17亿元■◆、利税总额110.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3%和29.8%★■■;其中■■★◆:纳税销售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亿元企业5家★◆★■。

  本规划纲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领,是编制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形成以规划纲要为统领,各类专项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做深做实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加强规划纲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合■■■■◆,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具体落实,突出建设性■◆★■、控制性■■,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提升完善主城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完善城市功能的目标,精心打造城市核心区、城市门户、城市入口■◆■★★◆、城市主要节点,突出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的品位与特色■■★◆◆。城市空间结构由圈层扩张向轴扩张转变、由单中心向“一核两翼”优化,紧扣■◆◆■◆◆“增强中心◆★、发展两翼◆■”的中心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南拓西延”空间发展战略■◆◆★◆◆,向南重点将燕山新城、天目湖工业园区商住区建设成为集城市交通枢纽、商旅服务、生态居住为主导的综合片区;向西重点推进城西片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和制高地,实现城★★■◆、园一体化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动社区管理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序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促进老城区功能完善、结构升级、品质提升和传承历史文脉★■◆。

  围绕“魅力溧阳★◆◆■★★”建设,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格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04国道◆◆★◆■、239省道、241省道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溧阳段开工建设,芜申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常溧高速进入前期工作,构建了大交通格局。全市各镇(区)主要节点20分钟可上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加快★◆,形成“八横七纵”市区主干路体系◆◆■★。农村公路建设、危旧农桥改造力度加大◆■★■。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公交网。

  新一轮交通建设将极大提升溧阳的发展环境优势。在全球化时代,交通条件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我市作为宁杭交通走廊中心以及南京、苏锡常和杭州三大都市圈的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常溧高速、溧芜高速■◆★、溧广高速的建设、104国道的改造、芜申运河和丹金溧漕河的拓浚整治等★■,将有力推动我市的对外开放交流和区域合作。

  建立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推进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社会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高水平构建企业间生态产业链■★■◆◆,发展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体制。

  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倡导勇于创新的新溧阳精神★◆★★◆,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公民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各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整体提升文明程度。

  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企业的环保压力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加体面■◆◆★★;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制度◆◆■,构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幸福溧阳”建设,以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繁荣社会事业,优化资源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产业集聚■◆■。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特色化、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良好的特色环境■◆★★,为产业集聚提供支撑;积极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引进优质资本◆★★■★◆、技术■◆★、装备和人才,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输变电、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

  ——供电设施:按照◆◆“布局合理均衡★★■◆■★,提高电网的受电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降低损耗”的要求,形成以500kV溧阳变为枢纽◆■■■■,220kV双环网为主干网架,以抽水发电、余热发电、燃煤发电等为平衡补充的电网结构,同时◆◆◆,优化110kV网架和布点。“十二五”期间,新建500kV溧阳变,作为全市主要的供电电源◆◆★◆◆■,新建余桥变等220kV变、社渚变等110kV变★★,实施220kV溧阳变、旧县变增容◆■★★。加快建设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和弘博热电厂,改善和优化电网结构。

  ——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加强区域内土地利用与用途管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和主体功能,分别进行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承载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内■■,除重大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等项目外禁止开发◆◆■◆★■;承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内,在不危及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度开发;承载农业生态功能和工业生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内,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天目湖◆■◆◆、长荡湖、南山、瓦屋山等主要旅游景区,森林、大中型水库★★■★◆◆、重要塘湖★■■■、湿地和饮用水源地■★,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文物古迹、地质遗址等区域禁止工业化开发,控制商业化开发。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改善民生。五年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富民优先、改善民生的宗旨■◆■,注重听民声、集民智、顺民意、聚民心■◆★◆★,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为民办好实事,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并存,有利条件超过制约因素,面临的机会较多★■■◆、发展的空间较大◆★,具备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条件★◆★。

  围绕“活力溧阳”建设,创新发展路径,突破体制制约,搭建开放平台◆◆★。注重实效■★★■◆,提高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和区域合作,开创开放型经济的新局面。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应在确定规划统领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各项政策,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健全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圆满实现■★★。

  开放水平尚低,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强■★★◆。经济国际化★★★、区域化程度滞后,与国际经济◆◆■★、区域经济广泛合作交流■★◆■◆、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

  ——深化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更高水平的“平安溧阳★★■★■■”建设。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基层公共服务★■◆★,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智能化道路监控体系,建设设防城市■◆;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示范镇★★■、企业、学校和公路创建活动★★◆,不断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加强超载、超重车辆治理,全面压降交通事故◆★。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为了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引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本规划★★■■■。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特色鲜明。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南山竹海进入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百强行列,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70亿元,我市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日益繁荣,华地百货、大统华、沃尔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和百货商店入驻溧阳。成功创建江苏省金融生态达标县◆■◆★■■,新设立商业银行6家,农村公司2家。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0■★.45亿元★■◆◆,年均增长18★★■.9%。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综合实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以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及重点行业为突破口■■★,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及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环境监测中心,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建设,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理◆★★◆◆,加快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化进程;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应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控制在二类地表水标准◆■■■◆★。

  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全市形成“一村一品◆◆”专业园107个◆■◆、专业村63个■■★★◆★,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12个■◆◆,省、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3.31万亩。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4.57亿元◆■,年均增长13.8%◆◆■★。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名茶之乡★■■★■★”。

  2010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6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9%(以下◆★“年均增长”均为五年平均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8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8倍和3.2倍,年均分别增长30★★◆■◆.4%和26★★◆★■■.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趋势将逐步回升,并有可能在后两年由于新技术的推动而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全球金融危机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发展模式■◆■,加快创新步伐◆◆★,从而促进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为未来发展孕育新的生机◆■■★★。美欧各国加紧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绿色低碳经济新模式有望成为支撑全球新一轮增长的主导产业★★■■◆。迎头赶上新一轮产业革命■★★■,实现绿色崛起◆■■,对我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跨越、争先进位★■★。五年来,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旅游经济为特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了争先进位★■◆■★◆。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912元和11368元★■★★■★,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3◆★■◆■◆.8%。居民储蓄存款262.9亿元,是2005年的2.3倍。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生福祉为追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内涵■■◆★★◆,优化发展路径■★,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和谐安康共建共享,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科教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特色生态城市、省级低碳示范市。

  ——合理布局。大力培育园艺业、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业基地★◆■。重点打造以天目湖茶果产业园为中心的南山休闲旅游茶果农业圈,以天目湖农业生态园为核心的环天目湖休闲观光旅游有机农业圈★★◆■,以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的曹山★■★★、瓦屋山◆■■★◆、玉华山花木◆★、林果农业圈,以城郊为重点的都市观光设施农业圈,以前马荡、黄家荡、三塔荡等为中心的现代渔业示范区,以竹箦畜牧重镇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区■★■。

  积极推行■■◆◆★■“代建制★◆■■”◆■★★◆■,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的约束机制。加强对政府类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国外资金采取融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文化教育★★◆◆★、体育广电等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扩大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扩大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融资担保等市场主体建设。

  按照◆◆★■“大企业、大市场、大建筑◆■★”的思路◆★■■,充分发挥队伍★★★◆■、人才、技术◆◆★■◆、装备、品牌等优势,彰显在电梯、锅炉、起重、设备安装等方面的特色■◆★■。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支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建安企业组建特级资质企业集团。引导建安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溧阳籍建安企业家回家乡“二次创业★■★■◆”。积极营造建安大产业发展氛围,拉长建安产业链。到201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500亿元,年均增幅15%★■◆;培育施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1-2个,培育特级资质企业1-2个◆★★■■;创国家鲁班奖或国优工程1-3项;争创江苏省建筑强市。

  二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者队伍总量偏少◆■■■◆,建安企业家回乡创业的不多■★■◆■◆,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较多。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对本市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没有形成一个重点企业发展带动形成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企业数量相对周边县(市)偏少,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较少,创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和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认真听取本级人大、政协的意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等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作用。

  稳定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重点推动加工贸易从单纯加工向研发、销售环节延伸。重点打造机电◆◆★★、轻工和农产品三大出口基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实现外贸出口量的扩张、质的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自营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促进居民充分就业■◆。从制度建设、政策导向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改善城乡就业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提高就业率。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就业工作,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构建,逐步形成功能完善、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产业结构偏重导致能耗和工业排放总量相对较高★■◆◆,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反映仍较为突出。

  ——稳定农用地空间。稳定农用地规模■★◆◆◆★,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合理布局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农用地空间■■◆★,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市城市化率46%◆■,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亟需明确各片区的主体功能★◆■★◆,提高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对接上海★◆■★,尽快融入上海★★■■★★、宁杭都市圈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保税仓库的建设,强化与长三角地的合作,在人才引进★■★◆、教育培育、产学研合作、产业转移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招商引资主阵地、工业强市主战场■◆■■”的定位,继续汇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推动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的“二次创业”。科学定位◆★★■■■、强化特色、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拉开布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配套,提高项目落户的承载能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力度,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统筹全市工业项目布局,促进工业项目按产业门类向各类产业园区集聚,推动各镇特色产业园区发展。

  ——公用设施:加快垃圾■★、粪便无害化设施建设,完成垃圾填埋场和粪便处理厂建设项目◆■◆★★,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启动《溧阳市市域供水工程规划》、《溧阳市市域污水工程规划》的实施,推进全市区域供水、治污一体化。加快推进天然气门站及管道建设★■,扩大天然气用户。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板块(旅游景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努力扩大经济总量,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文化体育日趋繁荣。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馆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展览馆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每年一届群众文化活动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市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江苏省体育强市”■★◆★◆、“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等称号。

  围绕■★■“和谐溧阳”建设,加大依法治市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溧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思想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完善城乡发展规划■★■◆。按照“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发展的引领作用,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水平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强化功能片区规划理念★★■,促进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有机融合,形成科学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完善规范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镇、社区■■、村医疗卫生场所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形成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创新完善以用人制度■★★◆■、流动制度◆■★◆★、评价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大财政对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投入,以丰厚收益和广阔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以人才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始终坚持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五年来,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营造爱民亲商的政务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比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溧阳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坚持办好◆◆★★◆★“中国溧阳茶叶节★★◆◆”和“天目湖旅游节”◆■◆■,成功举办了2008“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首届“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等国际性会议★★◆◆。2010年■★◆★■◆,全市实现自营出口总额5■■★◆★.6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十一五”期间实际到帐外资累计达12■◆.29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6倍。完成外经营业收入5947万美元,年均增长9.3%。

  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竞争能力不够强■◆★◆■。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结构偏重;工业化水平还不高,产业层次有待提高◆■■★◆;服务业水平不高,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做大做强商贸业。积极吸引国内外品牌零售连锁企业入驻溧阳★◆★◆,规划建设汽车城◆■。整合市场资源,改造扩建苏浙皖边界市场,加快建设农副产品■■★■■★、“一村一品”展销、建材、机电、轻纺等功能中心■★■,建成区域性市场集聚区,不断增强本地产业配套服务功能。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定位。五年来,从力争“两个率先”的大局出发,立足市情,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先后确立了★■★■◆■“苦练内功保增长,蓄势聚能促调整”、■★◆■“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全力冲刺十一五,奋力实现新跨越”等工作主题,解放思想,果断决策◆◆◆,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规范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水平◆■◆。全面落实失业人员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确保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并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切实改善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建设老年活动阵地,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政府养老机构为示范、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开展天目湖水源地保护、矿业整顿和化工整治三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饮用水湖泊生态清淤工程,关停并转化工企业150余家◆■★■,拆除31条机立窑■■、旋窑生产线家★◆★★■。全面完成长荡湖围网整治拆网清障工作。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市)。2010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41平方米。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积极挖掘、保护和推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不断扩大地方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提高群众文体活动水平★■◆★◆◆。加快城乡公益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完成各镇(区)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改造电视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档案“三个体系”和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整合综合性科普场所、青少年活动场所资源。“十二五■◆★”期间,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运动场等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场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城乡统筹全面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活品质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得到加强,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居全省前列,把我市建设成为和谐安康的幸福城。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五个“始终坚持■■◆■”: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着力构建社会公共安全工作责任网■★■◆◆、监督网和保障网★■■★★◆,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重点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溧阳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基地建设,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加快苏浙皖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产品配送、零担快运、仓储分装、货代和信息服务等■◆★■★,努力建成人气旺■★■★◆、辐射广、影响大的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各类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实行扶贫帮困、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帮助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福利彩票事业◆■■◆,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孤老妇幼■★◆★、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

  第一板块(中心城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农业,使之成为全市跨越发展的先导区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全面提升旅游业。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大力推动旅游业走集约发展道路,更好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美食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加强资源整合,实施“两湖两山”旅游战略◆◆■■■■,进一步提升天目湖★◆◆■■、南山竹海等重点景区的功能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天目湖争创5A级景区;加大旅游的宣传和营销,继续办好天目湖旅游节◆★◆★、中国溧阳茶叶节,把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会务会展中心。

  拥有独特的地处苏浙皖边界区域开放优势◆■★◆★。我市地处苏浙皖边界,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促进了要素流动和市场交易,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市场开放优势■◆★■★◆。随着泛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我市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连接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成为各种要素和资源流动的重要通道。这种区域开放优势也必将推动我市的进一步发展。

  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系统实施■◆★“3910◆■★■”工程,着力构建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治安防控三大体系◆★◆★◆,建立并实施涉及民生的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九个方面政策措施,每年为民办好十件以上实事。

  充分发挥三省边界的独特区位优势■★,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做大做强边界商贸和物流园区,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苏浙皖边界区域中心城市、江苏西南的门户城市★★。

  ——健全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处置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加快构建重大灾害◆★◆、重大疫病和重大突发事件等社会应急体系。重点加强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洪重点工程■◆■★、消防重点设施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各部门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人防工程◆■★、物资储备、医疗救护相配套的工程防护体系,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返回列表】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 : 年会抢先看 工作坊:做优质科创育未来英才——探究论文与影像提升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废旧知识 回收范围 服务项目 新闻动态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利来老牌娱乐官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电话:400-123-4657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23 利来老牌娱乐官网,利来老牌国际官网,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公司 版权所有 粤IP*********

分享到: